b33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行业资讯 分类
拓尔思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B33体育

  B33体育app下载B33体育app下载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建设数字中国的重大决策部署,把发展数字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习深刻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作出了战略安排。

  近年来,数字经济行业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国家产业政策的重点支持。具体而言,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技术开发和数字人才培养五大方面均取得良好建树。2023年中国数字经济进入新阶段: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提出数字中国建设的整体框架,标志着数字经济被放到更为重要的位置,明确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2023年3月,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发布了《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分类与国际专利分类参照关系表》,助力构建数字经济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专利规模、结构、质量的统计监测,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相关统计需求。2023年8月,财政部印发《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使数据要素的价值实现、数据资产入表进入实质性阶段。2023年 10月,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贸易畅通专题论坛期间,中国与阿富汗、阿根廷等35个国家共同发布《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国际经贸合作框架倡议》,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国际化阶段。

  延续2023年的发展势头,2024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已经显现出新的发展机遇。2023年底发布的“数据要素X计划”,开启数字经济的乘数效应。数字经济,正在重构中国经济的增长动力。

  在数据要素领域,《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要释放商业数据价值潜能,加快建立数据产权制度,开展数据资产计价研究,建立数据要素按价值贡献参与分配机制,在强调数字中国建设重要地位的同时,将数据要素放到一个更为宏大的“数字中国”图景中,重新阐明了数据要素新赛道的意义。

  为规范企业数据资源管理与信息披露,财政部于2023年8月21日正式对外发布《企业数据资源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并自2024年1月1日开始施行。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这标志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开始,数据要素配套政策将加快出台,数据要素产业进入加速发展期。2023年 12月,国家数据局会同多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征求意见稿)》(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明确12个数据要素应用重点领域和场景。2024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数据局印发《数字经济促进共同富裕实施方案》,提出通过数字化手段促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时代发展红利,为新时代新征程以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指引。2024年2月,国家数据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出通知,提出开展全国数据资源情况调查,调研各单位数据资源生产存储、流通交易、开发利用、安全等情况,为相关政策制定、试点示范等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影响下,地方政府围绕数据要素市场发展、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在2024年初相继召开的地方两会中,数据要素被纳入到多省市今年的工作计划中。“三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26年底,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 20%,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协调发展,数据交易规模倍增,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300152),数据赋能经济提质增效作用更加凸显,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

  近年来,我国抢抓机遇,从国家战略层面部署人工智能,政策及时精准发力,取得明显成效。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取得实质性突破,加速迈入规模应用的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从助力千行百业提质增效的辅助手段,升级为支撑经济社会转型升级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和核心能力,加快从“+AI”向“AI+”转变。

  截至2023年年底,我国累计发布了200多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其中有20多个大模型产品获批向公众提供服务。公众能够使用的大模型大多是通用型基座大模型,它们的本领不仅仅是写诗作画、解数学题、做PPT,它们更大的本领是赋能工业生产智能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根据央视网消息,我国在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达到5,000亿元,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工业质检、知识管理、自动驾驶、语音交互……人工智能应用正向纵深演进。面对当前人工智能处于技术跃迁的重要窗口期,加之随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和产业链的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必将释放出更大能量。实践证明,作为赋能手段,无论是孕育新产业300832)新模式新业态,还是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人工智能都蕴含着巨大的“智慧潜能”。

  2023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新质生产力、“人工智能+”也首次被写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发展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该部分放在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任务当中。再结合“新质生产力”,本质上就是先进生产力,以创新为主导,并能够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提升。生成式AI有望带来社会生产力的跃升,标志着“第四次产业革命”的开启。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数字政府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包括《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关于加快推进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这些政策文件为全方位推进我国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和实践指引。加强数字政府建设作为数字中国建设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对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我国数字政府在政策、服务、数据、技术和底座等方面,已呈现一体化发展态势。站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以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全面引领驱动数字化发展,时机已然成熟,建设协同高效的整体型政府需求迫切,数字政府一体化建设迎来重要窗口期。从政策沿革看,数字政府建设正从宏观到微观推进一体化建设布局;从服务方式看,政府数字履职应用日益趋向一体化协同联动;从数据资源看,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加快形成;从技术特征看,数字技术全面赋能加速一体化融合;从底座建设看,设施部署明显趋向一体化共用格局。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在“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数字政府市场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整体市场到2025年将保持相对高速的增长,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CAGR)为12%,是有效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在国际环境变化、国内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等多重因素推动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全文简称信创产业)进入爆发阶段。依托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国内一批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信息安全、办公软件厂商迎来了发展机遇期,自主创新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营业收入和利润贡献均实现快速增长,中国信创生态正在逐步完善。目前,大部分信创厂商正在加速信创兼容性适配认证。根据第一新声调研显示,如今信创厂商的客户排序为:金融、电信、党政机关、医疗、电力、石油、航空航天、交通等;在不同行业的信创建设节奏中,37.5%的企业还处于信创的初步探索阶段,约56.25%的企业进入应用实践阶段,仅有 6.25%的企业已经进入全面深化阶段。信创生态处于快速裂变中,市场招投标数据大幅增长,多个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征:1、党政机关进入全面铺开阶段:党政机关在信创建设方面已经完成试点应用,进入全面铺开建设阶段,未来3-5年内市场需求将持续放大;2、央国企市场进入加速采购期:以金融、电信、电力、交通为代表的多个行业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将在多个环节加速进行国产厂商采购与替换,市场订单爆发式增长;3、采购顺序:硬件(包括基础设施、信息安全硬件)>软件(包括基础软件、应用软件、信息安全软件)。

  由于近年来芯片半导体等领域“卡脖子”的因素,硬件产品的替换紧迫性更强、交付速度也更快,因此,招投标采购中往往是硬件先行、软件其次。因此,在硬件需求爆发式增长之后,未来软件领域还会迎来市场需求的大幅增长。

  当下,信创产业已经从“试点实践期”进入到“规模化推广期”的关键阶段。产业红利预计将会持续到2027年前后。未来几年将是“大信创”发展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空间广阔。根据第一新声调研分析,2023年信创产业市场规模预计为18,710.59亿元,到2025年为33,777.02亿元,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6.99%。2022年信创市场规模中,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占比54.54%,应用软件的市场规模占比37.08%,基础软件的市场规模占比6.49%,信息安全的市场规模占比1.89%。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网络安全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在数据安全领域,公司全资子公司天行网安提供数据安全传输和交换产品及服务。

  天行网安成立于2000年,是国内首批从事网络安全及数据交换技术研发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成长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应用安全的领军企业之一。

  天行网安是国内第一款安全隔离网闸的发明者,也是公安部边界入围平台项目承建厂商。秉承“安全支撑应用、让数据更有价值”的企业理念,截止目前形成了以数据交换为核心的边界安全、物联网安全、大数据安全三大阵营产品线和解决方案,持续为客户的数据安全提供全面、专业的安全能力。目前,天行网安在政府、公安、军队、金融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与认证,及时有效的售后服务赢得良好的声誉和口碑。

  报告期内,天行网安依据国家标准、行业规范要求,不断完善产品并坚持创新,努力为客户提供更高品质的网络安全产品。同时,信创安全作为天行网安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相关产品正在持续推进国产化系统适配。

  目前,天行网安形成了以北京总部为中心,全国31个分支机构为基点,辐射全国的营销及服务体系。随着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提升、用户自身安全意识的提高,尤其是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战略的全面铺开,电子政务信息安全重要性日趋突显。未来,天行网安将立足泛安全领域,在安全+大数据业务方向,进一步推进技术创新,优化产品与服务,成为以数据为核心,安全为特色的应用与平台产品供应商。

  2023年7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信部、公安部、广电总局公布《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办法明确国家坚持发展和安全并重、促进创新和依法治理相结合的原则,采取有效措施鼓励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对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实行包容审慎和分类分级监管,明确提供和使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总体要求。

  2023年2月,中央、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一是构筑自立自强的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制,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健全知识产权转化收益分配机制。二是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2023年1月,工信部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的发展目标。基于此,指导意见从提升产业创新能力B33体育、壮大数据安全服务、推进标准体系建设、推广技术产品应用等7方面提出13项要求。

  2022年1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为主线,在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的前提下,重点提出了数据产权制度、流通交易制度、收益分配制度、安全治理制度等四项数据基础制度,以充分实现数据要素价值、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2022年 10月,《信息安全技术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要求》国家标准获批发布,规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在识别分析、安全防护、检测评估、监测预警、主动防御、事件处置等方面的安全要求,将于2023年5月1日实施。

  2022年9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的决定(征求意见稿)》意见的通知。旨在做好《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与相关法律的衔接协调,完善法律责任制度,保护个人、组织在网络空间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公共利益。

  2022年2月,工信部再次公开征求对《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意见。办法规范了工业和信息化领域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等数据处理活动,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保障数据安全,促进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

  2021年12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等十三部门联合发布《网络安全审查办法》,自2022年2月15日起施行。2020年4月公布的《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同时废止。将网络平台运营者开展影响或者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数据处理活动纳入网络安全审查,明确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这两项内容是《办法》修订的主要部分。

  2021年8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处理作出规定,为个人信息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法理依据,为个人维护正当隐私权益提供充分保障,更为商家如何运营掌控的个人信息数据,提供了操作指引以及法律红线。对于非法买卖个人信息、擅自披露个人信息等社会乱象,通过这部法律的实施得以整治,为个人信息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2021年7月,工信部、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公安部联合公布《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规定》,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规定旨在维护国家网络安全,保护网络产品和重要网络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规范漏洞发现、报告、修补和发布等行为,明确网络产品提供者、网络运营者,以及从事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活动的组织或个人等各类主体的责任和义务;鼓励各类主体发挥各自技术和机制优势开展漏洞发现、收集、发布等相关工作。

  2021年6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并于2021年9月1日起施行。该法确立了数据分级分类管理以及风险评估、检测预警和应急处置等数据安全管理各项基本制度;明确了开展数据活动的组织、个人的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锁定支持促进数据安全与发展的措施;建立保障政务数据安全和推动政务数据开放的制度措施。

  2020年4月,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安全部、财政部、商务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保密局、国家密码管理局联合发布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明确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采购网络产品和服务。对影响或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的,应当按照《办法》进行网络安全审查。

  2019年9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指出到2025年,培育形成一批年营收超过20亿的网络安全企业,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网络安全骨干企业,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000亿。

  2019年8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安全管理指南》,提出了大数据安全管理基本原则,规定了大数据安全需求、数据分类分级、大数据活动的安全要求、评估大数据安全风险,适用于各类组织进行数据安全管理。

  2019年5月,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了《信息安全技术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明确了网络系统的等级保护定级标准,对云计算安全、移动互联网安全、物联网安全和工业控制系统提出了安全扩展要求。对加强网络安全保障,提升网络安全保护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016年 11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该法是我国第一部网络空间管理方面的基础性法律。进一步界定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范围,明确网络空间治理目标。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对保障国家安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5G等新兴技术的兴起,网络安全防护内容不断增加,对数据安全、信息安全提出了巨大挑战,再加上经济全球化,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问题越来越被重视,网络安全市场规模长期保持增长态势。

  网络安全产业作为新兴数字产业,是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和发展利益的网络安全技术、产品生产和服务活动,是建设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的基础保障。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取得积极进展,特别是随着5G、大数据、人工智能、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技术新业务新模式快速发展,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技术、产品和服务蓬勃发展。根据工信部《网络安全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3年,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超过2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

  根据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691.60亿美元,各类因市场环境影响的网络安全项目陆续在2021年后重新启动,远程和混合办公模式逐步增加、数据泄露事件频发,导致网络安全市场进一步扩张。根据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预计到2028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可达3,540亿美元。

  网络安全行业是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近年来国家有关部门相继出台了《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等一系列法规和政策,为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有力促进了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网络运营者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要求,履行安全保护义务。在原有的被动防御安全市场基础上,基于主动防御、零信任、大数据分析、安全运营服务等新安全思路和理念的产品市场将快速增长。

  零信任架构是一套全新的安全理念和架构,零信任以身份为中心实现动态访问控制,是数字时代下提升信息化系统和网络整体安全性的有效方式,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撑及各安全厂商对技术架构的研究,零信任技术逐渐得到关注并应用,近期得到了大力发展。

  隐私保护计算的目标是在完成计算任务的基础上,实现数据计算过程和数据计算结果的隐私保护。数据计算过程的隐私保护指参与方在整个计算过程中难以得到除计算结果以外的额外信息,数据计算结果的隐私保护指参与方难以基于计算结果逆推原始输入数据和隐私信息,在跨部门数据共享及计算领域有着大量需求。

  随着网络安全隔离边界的大量建设,对基于大数据技术开发的边界运维管理平台产生了迫切需求;基于网络隔离技术的产品交换速率已经向超万兆转换;视频方面,GB/T 28181及GB 35114标准的落地,对视频的安全交换、安全传输、安全审计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态势感知,主动防御产品仍有较强的市场需求。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安全产品在安全事件分析、密文分析、用户行为分析等方面逐步得到应用。

  全球市场基于AI带来的网络安全投资进入爆发期。根据彭博行业研究(Bloomberg Intelligence)新近报告预计,ChatGPT将给生成式AI市场带来为期十年的繁荣,市场规模将以42%的速度扩张,2032年全球生成式AI市场规模将达到1.3万亿美元。根据浙商证券601878)研究所测算,预计到2025年,国内生成式AI市场空间可达403.52亿元,到2030年市场空间可达2,175.58亿元,未来几年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成长。

  AI的应用落地带来新安全风险,安全防护难度大幅上升。但 AI同时赋能网络安全,促进攻防技术升级。因此,越来越多的安全厂商加速布局网络安全与AI技术的融合,用AI对抗AI成为行业共识,驱动AI安全市场加速爆发。根据Precedence Research数据,2022年全球基于AI的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74亿美元,预计2032年将达1,027.80亿美元,2022-2032年CAGR约19.43%。

  对企业而言,数据泄漏仍然是最大的安全风险之一。数据一直以来是重要生产资料,数据驱动业务决策也成为实践业务创新的核心手段。数据安全日渐成为核心业务系统体系运转的基石,随着数据交易的常态化,勒索软件开发市场的规模化,数据衍生服务的体系化,企业的核心数据保护均面临着来自内外部的巨大风险。

  目前,各网络安全产品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迫切需要制定各类标准、规范统一联动接口,对于安全事件,可以在策略、防护、检测、响应和恢复流程上相互协作,实现最大安全能力。

  网络信息安全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信息安全产品的研制对人员的技术要求高,人才培养周期长,若企业不能及时聘请一定数量合适的技术人员,或者对技术人员的管控不到位,将面临人才稀缺的情况,从而无法在短期内突破研发领域中的技术难关,形成自身的技术或差异化优势。

  公司作为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数据安全产品及服务提供商,为各行业用户的数智化赋能。公司业务根据行业应用的不同,可划分为数字政府、融媒体、金融科技、数字企业、公共安全五个版块;根据技术领域的不同,可划分为人工智能、大数据、数据安全、信创四个领域;根据服务模式的不同,又可划分为软件产品、大数据服务、订阅制SaaS服务、软硬一体化产品四种模式。

  数字政府是公司的成熟业务版块,主要面向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提供政府网站集约化、智慧监管、政务舆情、产业招商、数字机关等领域政务应用的解决方案、软件产品及数据服务。政府网站集约化主要包括政府网站群、政务公开平台、政策文件库、政务新媒体矩阵、政民互动、用户智能推送服务、政务虚拟人等。智慧监管主要聚焦金融监管,具体包括非法集资监管和非法金融活动监管。政务舆情主要帮助政府单位及时了解公众对政府的重大政策、重要决策部署、政务工作的评价、社会公共事件的意见、情绪与观点等,进行网络政务舆情监测,帮助用户有效监测舆情态势。产业招商主要帮助政府招商部门、产业研究部门等围绕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基于产业经济发展科学规划,实现产业招商、产业治理、政策惠企与精准施策、区域强链补链、产业经济运行监测的全流程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帮助建立“一企一档、一人一档、园区档案、政策档案、产品档案、机构档案”,为地方产业发展提供一站式精准服务。数字机关主要包括政务运行知识底座、政策智能研读、机关事务知识问答、政务知识搜索等,为提高共性办公应用、机关运行效能、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进行数智赋能。

  目前,公司的数字政府业务主要以“软件产品+大数据服务+订阅制SaaS服务”的融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政府用户已经覆盖80%的中央和国务院机构,64%的省级政府,52%的地市政府以及400多家地方金融监管单位。

  报告期内,公司在数字政府方面,省级政府网站群、政务公开平台等业务进入运维期,地市级政府网站集约化业务与政务新媒体业务增长放缓,政务大模型的应用探索需求旺盛,已在多个省级政府部门中提供细分领域场景的试用。公司将加大力量基于云和数据服务以及政务行业大模型开辟新赛道,增加新商机。

  融媒体是公司的成熟业务版块,主要面向各级新闻媒体单位围绕新闻生产策、采、编、发、评、运、屏全流程提供融媒体内容生产、用户行为资产、媒体大数据等综合服务。融媒体内容生产服务平台是以内容资产为核心的新一代数据型媒体业务平台,涵盖了报、网、端、微、视和自媒体平台的全流程内容生产发布管理。该平台由数据资源聚合、融合生产创作、选题策划分析、传播效果分析、协调指挥调度、用户资产运营、大屏综合管理等多个平台组成。用户行为资产管理平台是从各个媒体传播渠道搜集的读者用户的静态信息和用户行为信息进行汇集和整理,基于海量用户特征和挖掘技术对用户建立标签化信息全景,形成360°用户画像完善的数据管理及输出流程,满足个性化推荐服务等多种业务应用的需要。媒体大数据云服务是以“多维知识库+智能语义”的方式对资讯数据进行结构化标引,通过对数据的精细化运营加工,提供多元垂直数据型分析应用场景,贯穿媒体业务的各个环节,为媒体用户提供高信源、精加工、个性化的数据产品云服务,提升媒体大数据的价值密度。

  目前,公司的融媒体业务主要以“软件产品+大数据服务”的融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融媒体用户已经覆盖了72%的中央媒体,61%的省级媒体,40%的行业媒体。

  报告期内,中央头部媒体业务增长稳定,公司成为人民日报5大核心供应商之一,拓天媒体大模型赋能应用已经在人民日报等多家单位进入到深度测试阶段。地级融媒体平台业务增长放缓。2023年5月,公司与浙数文化600633)控股子公司传播大脑科技(浙江)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依托各自在媒体领域的生态、产品、数据服务、技术优势,在媒体业务拓展、大数据服务、创新技术研发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

  金融科技是公司的成长业务版块,主要面向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智能风控、智能消保、普惠助贷、绿色金融等金融科技领域的软件产品及数据服务。智能风控云服务主要面向银行、投研机构提供全面监控海量金融实体多维风险,实现高频异构数据自动化分析、风险知识化分析、跨场景知识延展和异动风险监测。智能消保管控中台面向银行业消保、业务部门,打通各业务系统消保数据,从非结构化投诉数据挖掘相关知识并分析应用,实现对各渠道消保数据的科学精细化管理。普惠助贷与绿色金融主要面向银行基于特色产业标签与企业价值分析模型,快速挖掘绿色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细分领域下的潜力、低风险、优质客群,精准放贷。

  目前,公司的金融科技业务主要以“软件产品+大数据服务+订阅SaaS服务”的融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智能风控业务的用户已经覆盖了5大国有银行、3大政策性银行、92%的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中国证监会、银保监会、上交所、深交所。

  报告期内,金融科技业务版块的传统业务增长放缓,公司加大力量推广金融大模型在细分领域场景落地,消保、风控AI延展类业务需求较为旺盛。在平安银行的“审计大脑”平安慧眼一体化数智平台中,拓天金融大模型在金融审计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金融科技版块的AI与数据营业收入为4,297.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9.85%,拓天金融大模型及数据赋能的用户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浙江分行、浙商银行601916)、厦门国际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天津银行、民生银行、人保财险、上海农商银行。

  数字企业是公司重点拓展业务版块,主要面向能源、消费电子、餐饮等行业用户提供智能内容管理、企业融媒宣传、企业声誉风险管理、企业开源情报等企业应用。

  目前,公司的数字企业业务主要以“软件产品+订阅制 SaaS服务”的融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公司数字企业版块订阅制SaaS服务用户已经覆盖了中国能建601868)、中国铁路、国投集团、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中国人民保险、潍柴动力000338)、海尔集团、鲁信集团、百胜集团、中国通用、上汽通用、九毛九集团、山东航空、浙江国贸等大型企业。

  报告期内,公司与现有央国企用户保持了较高SaaS服务续签率,并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央国企、互联网平台公司、行业集成商等,如国内三大运营商、腾讯、阿里、首都在线)等,持续延伸产业链布局。

  公共安全是公司的成长业务版块,主要面向网信、公安、防务等涉密和安全机构,提供公安情指行(情报、指挥、行动)、开源情报、知识图谱、数据安全等领域的产品和数据服务。

  目前,公司的公共安全业务主要以“解决方案+软硬产品+数据服务”的融合模式为客户提供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成功开拓了香港、东南亚和中东地区市场,开源情报业务服务了多家防务机构。基于公司多年来为全国200多家公安单位提供网络隔离、数据安全以及开源情报等服务的良好基础,拓天公安大模型在公安情指行以及智能辅助办案的场景应用也在逐步落地中。同时,公安行业的安全新产品启动市场导入,未来可期。

  公司具有20余年的自然语言处理(以下简称NLP)研发经验,是国内最早研发人工智能技术的企业之一,在NLP、知识图谱、OCR、图像视频结构化等领域都具备自主可控的多模态内容处理底层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公司一直密切关注人工智能的前沿技术发展,并积极探索相关技术在产品及业务中的应用。

  报告期内,拓天大模型聚焦优势行业应用,融合公司多年在NLP领域的综合研发实力及关键技术持续创新能力,利用自有的高质量数据进行预训练,并且针对细分领域场景落地需求进行了系列迭代创新。

  2023年6月末,公司正式发布了“拓天大模型”,推出适用金融、媒体、政务的三大行业大模型,具备较好的合规性、安全性、准确性、可控性,可满足行业用户的专业化智能创新需求。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陆续发布了舆情等行业大模型。

  公司基于自有的110亿+金融主题数据、百亿级产业指标数据、30亿+产业要素明细数据、2亿+产业动态本体、500+以上标引维度、10000+知识标引规则、10万+产业标签作为专业训练数据,打造了金融专业大模型,主要功能覆盖智能风控、智能客服、智能投研等业务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不断调优金融大模型在风控和消保细分领域的行业指令,提升指令识别精准度。并全面开启现有产品核心功能基于AI原生应用的重构验证,支持定义多个Agent,例如企业上链agent、舆情风险agent、产业分析agent等,最终串联形成Muti-Agent解决复杂行业问题。

  公司基于自有的 1200亿+互联网媒体资讯数据,100亿+官媒数据,200万+人民数据,14大类知识标引规范,12000+知识标引规则作为专业训练数据,打造了媒体专业大模型,主要功能覆盖内容生产智能助手、新一代搜索与推荐、多模态传播与服务三大业务场景。

  报告期内,经过不断调优,媒体大模型支持13大类、24小类业务指令,通过模型可控生成技术优化,解决指令识别和任务分解稳定性问题,可用性提高,指令识别精度提升到96%。支持多数据源混合嵌入,支持第三方库API+私有库+互联网数据多数据源混合嵌入,模式可复制扩展到其他业务场景,发挥数智价值。支持视频数据智能问答,打通数据中台,实现数据接入,数据加工,语义分析,大模型对接全套流程。写作核心能力不断优化,微调优化模型6个版本,解决标题生成,文本风格迁移,文章续写,文章生成等质量和稳定性问题。

  拓尔思基于自有的300万+篇公文类数据、200万+篇政策法规类数据、8000万+篇政务资讯类数据等数据作为专业训练数据,打造了政务专业大模型,主要功能覆盖公文辅助写作、政策大脑和新一代政务互动等业务场景。

  报告期内,公司针对政策比对、政策查询、政策脉络分析、观点分析、办事咨询、智能培训、常务会议、便民问答等业务型指令进行指令识别调优,指令识别精度提升到94%。

  报告期内,公司基于自有的训练十亿条舆情样本,聚合百万条研判建议,学习十万篇精品报告,训练了舆情大模型,主要发布AI报告智能写作助手,覆盖网信、教育、金融、公安等众多行业,支持简报、专报、日报、周报、月报等报告类型,以及AI舆情分析助手,支持舆情问答、观点提炼、舆情分析、研判建议、发展预测、敏感分析,还可以联动网察其他功能。经过多版本迭代,指令识别精度提升到95%,模型改进功能性指令识别可控生成,解决助手和报告的指令识别稳定性问题,可用性提高,系统基本可用。支持25类业务型指令,常用的10类指令稳定可用,基本覆盖舆情常见业务,包括分析研判,舆论观点,处置建议等。优化舆情事件和原始数据相关性判定,解决报告摘要事实不对,文不对题等问题,基本消除模型幻觉,稳定可用。优化研判分析,舆论观点,事件摘要等核心业务场景,最新版本在专业性方面超过GPT 3.5。优化情感识别5个版本,提升短文本(微博,短视频)识别的精度20个百分点,到90%。

  三大数据资产平台均基于拓天大模型和AI Agent进行了功能迭代,推出了新应用模块,同时发布了第四个数据资产平台——天目开源情报平台。

  数星产业大脑:全面开启现有产品核心功能基于 AI原生应用的重构验证,支持定义多个 Agent,例如企业上链agent、舆情风险agent、产业分析agent等,最终串联形成Muti-Agent解决复杂行业问题。利用AI Agent重构4条核心数据产品,该工作正在紧密推进中。同时,进一步梳理拆解业务功能,进行独立的SaaS服务封装,如产业图谱、科创金融、消保审查等。

  数家资讯平台:行业专家知识“人机协作”模式持续更新,覆盖多领域业务场景。新增AIGC智能生成服务B33体育,如以文生图,根据用户的文字描述,快速生成符合要求的图片或画作。可应用于创意设计、内容创作、社交媒体等领域;智能搜索,准确理解用户意图,提供更精准和有用的搜索结果。根据用户的兴趣和行为,推荐符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智能报告,能够自动分析、整合数据,提供个性化建议、决策支持和创新发展等方面的研判意见,生成具有深度洞察的报告等。

  网察大数据平台:基于公司最新数据中台进行了整体平台架构升级,提升了平台数据效果。并对首页和舆情监测两个核心功能模块进行了性能优化与功能增强。同时,精进管理和工具,提升效率,优化巡检规范,丰富和扩展巡检工具功能。新增AI报告、AI助手功能,并持续优化。调优各板块数据规则,包括逻辑路径、限定条件、匹配方式等。提升AIGC在舆情垂直领域的效果,撰写十万余条场景指令语料,收集十万字的研判建议,梳理完成公司 30年积攒的舆情样本;大范围提升AI在舆情领域知识覆盖范围,规划上百个展示要素、60余个报告模板、50余个分析维度、几十个舆情高频和低频问答场景。

  天目开源情报平台:是一款面向全球开源情报的全天候、一体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开源情报作业平台,支持对各类开源情报的订阅追踪、关联挖掘、报告整编和态势感知,用以提升用户处理和分析开源情报的能力。

  公司持续进行数据中台(一中心五中台)的升级迭代。如调优数据接入向导,让用户手动输入内容减少 90%。补充支持常见的数据源,目前已支持4大类13种。原来1天接入2个表,现在3分钟接1个表,工作效率提升80倍。持续优化资源目录,提升了数据的可发现性、可访问性、可理解性,让取数用数更加高效、便捷、安全。优化全链路监控,吞吐量提升10倍。进一步完善流处理的机制:专属、流控,可提速40倍以上。

  公司对大数据平台进行了各子产品的新版本迭代开发,开发了新一代社交媒体数据采集系统,完成了TRS海贝搜索数据库V10标准版开发,新版本支持主节点自动切换,引入了TRS引擎,支持CLIP、BLIP、Chinese-CLIP跨模态模型,支持LSH、HNSW、PQ的向量索引,对以文生图的排序、精准推荐系统及检索增强生成(RAG)提供有力支撑。

  公司加大了海贝向量数据库的研发。公司基于数据存储、全文检索等技术的丰富积累,旨在推出一款既能满足向量数据库标准,又能满足搜索型数据库标准的国产自研软件。海贝向量数据库可利用内存+磁盘解决方案替代纯内存方案,突破“容量天花板”,其分布式的架构可替代单机版,提升产品可用性,同时,海贝向量数据库通过完善的权限管理机制、HTTPS、加密存储等机制解决数据访问和数据存储的机密性问题,还支持数据与索引的完全加密,支持国产加密卡,可达金融级数据安全。并且,公司从底层完全自主构建海贝向量数据库,不依赖开源产品,可实现自主更新迭代。海贝向量数据还支持全文索引和向量索引融合,提升检索结果可控性。

  报告期内,内容安全方面,公司自动校对云服务平台集成了基于图像、PDF等文件的OCR校对功能,探索基于大模型的事实核查校对功能,提高了校对词典质量,优化多字、少字、叠字、语义等。数据安全方面,未来实验室已经完成了天行隐私计算平台V1.1的研发。新一代FPGA隔离板卡研发基本完成,进入量产装机。天行研发中心完成了边界安全基础平台开发、公安安全大数据平台开发、安全管理平台第一版发布、网闸大更新版本发布、光闸大更新版本发布、内部研发通用组件、生产安装平台自动化继续优化。

  报告期内,信创安全产品销售开始发力。智拓AI平台已完成与华为、飞腾、海光等国产化架构的适配与总结工作。并且,公司完成了TRS发行版开发,可完全兼容ElasticSearch的信创替换。

  公司拥有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领域的通用产品,包括海蜘大数据采集平台、海聚数据融合平台、海贝搜索数据库、天骄数据中台、智拓人工智能技术平台等,在项目中主要用于构建人工智能底座和大数据底座,为上层业务应用提供数智化能力。公司还拥有数字政府、融媒体、公共公安等领域的行业产品,包括海云集约化智能门户平台、海融智能媒体融合平台等,主要聚焦特定的业务场景。目前,公司的软件产品主要按许可组件+套数的模式进行销售。

  公司采集的公开信源数据通过加工处理,通过不同专业模型转化成不同领域的知识数据,实现数据从资源性到经营性的数据资产变现,形成了三大数据资产平台:数家(媒体资讯)、网察(舆情)、数星(产业大脑)的格局。目前,公司的大数据产品主要提供以下计费服务模式:

  报告期内,在数据资源方面,公司对数百万个采集点进行了采集清理,保证了采集源的高度权威可信。同时,进一步扩大采集点,使公开可信信源的地域库、短视频数据等方向的采集能力得到高速增长,高质量多模态数据资源得到大幅充实。另外,公司还加大了数据标注服务的投入,保证数据标注质量得到不断提升。

  在数据流通方面,公司数据服务类Open API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湖南、浙江等地的数据交易所挂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的数据服务上架正在同步推进中。公司参与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大模型首批中文基础语料库”、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等重点中文数据集项目的建设。

  在数据服务方面,公司大力开拓大模型预训练数据集服务业务,以数据推送服务方式为全国大模型服务厂商提供优质的中文预训练数据集。中文大模型训练需要优质且合法的数据资源,而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具备新闻发布资质的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机构所发布的合法稿源、长期数据,无疑具备稀缺性。目前,公司拥有规模位列业界前茅的、经过领域知识加工的权威高质量公开数据2000亿+,涵盖近10年来的报刊数据、互联网主流新闻数据、新闻资讯客户端数据、政府类门户网站数据、权威第三方平台数据及行业资讯数据等。公司已为小米、云之声、云天励飞、蚂蚁集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头部大模型厂商提供了训练数据集销售服务。未来,公司有望为全国更多MaaS服务商提供不同垂直领域的高质量预训练数据服务。

  在数据资产管理方面,公司积极加强与上海数据交易所的交流,共同探索数据资产入表的操作实践,持续加强对数据资源的应用场景或业务模式、原始数据类型来源、加工维护和安全保护等相关机制优化、工作细化,以全面提升公司的数据资产管理能效。

  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已经形成了一套“1+1=N”的数据要素商业模式。“1+1”是指一个大数据底座和一个人工智能技术底座。“N”是指行业SaaS服务集群,未来可实现N个云服务产品的拓展。“1+1=N”的商业模式主要依托拓尔思自建的大数据中心,基于自研的大数据底座和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面向政府、媒体、金融、企业等优势行业,根据不同场景封装产品,基于公司成熟营销体系迅速推向市场。这种模式实现了同一数据资源在数据资产转化方面的裂变增长,充分体现了公司深耕行业应用,深挖存量客户衍生价值的行业优势,也体现了公司高质量专业模型和知识数据的优势。

  公司全面转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赋能客户的数智化发展,整个商业模式正由销售解决方案、软件产品全面转向云和数据服务模式。传统的数字政府、融媒体等行业解决方案的生产由重建设转向重运营、重增值服务,通过叠加专业领域的数据服务,进一步深化公司的服务能力。大模型的生产模式也已由“建-用-管”转向细分领域场景落地。

  公司采购内容包括软件安全产品、技术服务等业务实现过程中所需的软件、硬件、材料、附件、工具,其中IT软硬件设备包括网络设备、安全设备、主机设备、数据库软件和操作系统等。IT基础设施部负责受理公司内部软硬件采购申请,提交审批,组织供应商评价工作,执行采购;商务部负责受理给顾客代购的软硬件采购申请,处理客户提交的审批,供应商监督、评价及执行采购等;行政部负责公司办公用品、产品介质光盘的采购,并负责相关供应商评价;市场部负责公司印刷品的采购,并负责相关供应商评价;公司主管领导负责对公司内部采购业务的软硬件、办公用品等合格供应商进行审批;申请部门/人员配合采购实施人员对采购产品进行验收、保管及维护;销售部根据服务项目的需求提出采购申请。

  公司研发人员900人以上,在北京、成都、广州设立了 8个研发机构(北京研发中心、数字经济研究院、天行未来实验室、资讯和融媒体产品中心、舆情和网信产品中心、金融和产业大脑产品中心、成都研发中心、广州知识图谱研究院),拥有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是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承担过2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包括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已与多所知名高校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产学研深度合作生态。公司还与新华社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三方共建“媒体融合生产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数据智能创新研发基地”,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筑牢科研基础,旨在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围绕业务需求痛点开展应用研发。根据研发总规划、产品研究和开发计划,公司研发部门进入产品立项和项目策划过程,撰写产品研发的《项目立项报告》和《项目计划书》,提交项目立项申请。项目获批后,正式启动产品研发工作,《项目计划书》作为项目整个研发过程中的指导依据,是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完整的研发流程包括立项报告、需求分析、关键技术突破、产品设计编码与测试(包含但不限于单元测试)、系统测试、变更控制、研究成果报告撰写、项目验收和产品发布、评审、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申请等过程。

  公司在全国设立了30余家分子公司和办事处,计划进入海外市场,布局国际化业务,并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央国企、互联网平台公司、行业集成商等。公司软件产品、云和数据服务的销售主要是通过直接向客户销售以及委托合作伙伴销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多年来,公司以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获得大量的行业用户认可。基于这些客户逐步新增的业务需求,和他们在行业内的口碑传播,以及公司积极进行行业营销活动的作用下,形成的销售机会可以驱动公司业绩在稳健增长的基础上随着行业市场同步发展。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网络安全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上市公司通过自有的云计算平台为客户提供网络安全产品或服务,且云安全收入占公司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10%以上

  自成立以来,公司一直专注中文全文检索、自然语言处理(NLP)技术的自主研发与应用创新,拥有各类专利 50余项,软件著作权800余项,是国内最早从事NLP研发的企业之一。历经30余年的发展,公司已形成了完整的 NLP 技术布局,包括大模型、语言理解、AIGC、知识图谱等。公司实现了图像、音频、视频与文本的多模态融合及深度语义匹配,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进行OCR识别、以图搜文、以文搜图、视频搜索、音频搜索、以文生图等功能应用,实现图像、声音与文本之间的跨模态语义识别、检索与生成。这些技术与行业大模型融合,有望解决大模型缺乏事实知识、幻觉、可解释性和数据安全等诸多问题,使行业大模型在应用场景中能够有效提升总体答案相关性、答案溯源性、可信度以及数据安全性。

  自1993年成立发展至今,公司已在媒体、政府等行业深耕20年以上,在金融、安全行业也厚植15年以上,积累了一大批行业头部标杆和优质用户,如媒体行业服务72%的中央媒体,61%的省级媒体,40%的行业媒体等用户;政府行业服务80%的中央和国务院机构,64%的省级政府,52%的地市政府等用户;金融行业服务5大国有银行、3大政策性银行、92%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等用户;公安行业服务公安部及32个省市160多个地市公安用户。

  长期的行业客户深耕,推动了公司行业应用向纵深发展。公司在金融风控、金融审计等场景已率先实现大模型与传统业务的融合,帮助用户提体验、控风险、降本增效。为解决行业大模型落地的数据安全、敏捷开发等问题,公司将提供丰富的工具与平台支撑高效便捷的应用开发,学习效率高,可解释性好,可大幅降低 AI开发与应用门槛。行业大模型将以智能体、智能助手、Copilot等多元化的方式,推动新质生产力在各个场景中的应用,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公司沉淀了一套成熟的AI工程化实施机制,涵盖从场景理解到能力分析、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研发测试、应用开发、效能评估、运行监测、运营管理的完整落地路线。公司注重行业细分领域的实用场景落地,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赋能新质生产力,实现数实融合,助力创造价值。

  公司积累了公司2010年自建大数据中心,具备了数据采集、清洗、脱敏、存储、标注、分类、治理、质检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能力。公司以长期服务多行业用户持续累积的公开可信数据为基础,拥有规模位列业界前茅的、经过领域知识加工的超2000亿条高质量互联网中文数据集,并且以日均5亿条以上的更新速度保持高速增长。公司拥有合规安全的中文、图文、视频等多模态语料库,内容涵盖资讯、政务、金融、舆情、专利等,可用于加速行业大模型预训练,帮助提高行业大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减少偏见和歧视,增强价值观对齐。这些数据资源不仅可用于公司自研数据资产平台调用,也可面向不同行业客户提供场景化数据服务。公司已为小米、云之声、云天励飞、蚂蚁集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头部大模型厂商提供了预训练数据集服务。未来,公司有望为全国更多MaaS服务商提供不同垂直领域的高质量预训练数据服务。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8,167.84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下降13.8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646.60万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同比下降 71.4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42.86万元,较上年同期(调整后)同比下降96.97%。

  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335,210.50万元,较上年末(调整后)同比增长24.75%。

  (1)受宏观环境变化及行业用户投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公司的政务、媒体、公共安全等行业营收水平和利润贡献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由于往年公司在这几个行业的收入占比较高,加上本年度子公司天行网安大幅减少了集成业务,导致本年度的整收入下降了13.84%。其中,大数据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中政府行业和公共安全行业收入下降明显,其下滑原因主要受到宏观经济影响,政府相关单位原有项目的实施、交付、验收等相关工作的进度有所推迟,新增项目的招投标等采购也一定程度上延缓,上述情况综合导致大数据软件产品及服务中,公司政府和安全相关单位用户贡献的收入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随着《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建设指南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的不断出台,未来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数字政府建设仍为推进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据 IDC(国际数据公司)预测,在“十四五”规划和数字政府政策的引导下,数字政府市场迎来重要发展窗口期,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2,173亿元人民币的市场规模,是有效推动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随着政府相关单位对人工智能(而非大数据)等产品需求的释放,公安、安全等刚性领域需求的增多,且公司针对政府相关单位客户的进一步下沉和拓展(如从部委客户下沉到区县,从公司深耕的传统优势部门向其他部门拓展),潜在政府相关单位客户将增多,新增订单量预计上涨,并随着公司大模型等人工智能等相关新产品的不断推出和行业的横向拓展,公司业绩有望逐渐恢复并反弹。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54,290.74万元,较2022年末增加1,448.05万元,公司期末在手订单金额同比开始上升。其次,公司前次可转债募投项目预计于2024年4月底左右结项达产,与其相关的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及服务收入在近年内亦呈现上涨趋势,为前次可转债募投项目结项达产后顺利运营奠定了基础。为保持竞争优势,公司在报告期内加大在人工智能和数据平台的研发投入,强化销售和管理布局,加之新增招聘员工薪酬、新办公楼折旧等因素影响,导致期间费用较上年同比上升。除此之外,公司公允价值变动、固定资产处置亦存在一定波动,导致公司利润水平有所下降。

  (2)在国家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以及人工智能飞跃发展的背景下,公司加大了拓天大模型、多场景AI Agent的研发和创新应用推广。报告期内,公司的人工智能软件产品及服务实现营业收入 23,696.94万元,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1.76%,占营业收入比重30.32%。自2023年6月底发布拓天行业大模型以来,公司逐步探索实现在金融、媒体、政务、公共安全等行业的应用场景落地,在金融等行业领域已签署合同20余个,合同金额累计约5,000万元。其中,基于公司在金融风控市场领先的优势,率先实现金融大模型与现有金融风控业务无缝融合,帮助用户提体验、控风险、降本增效。拓天金融行业大模型及数据赋能的用户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信用卡中心、平安银行、中国银行浙江分行、浙商银行、厦门国际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天津银行、民生银行、人保财险、上海农商银行。另外,拓天金融行业大模型在平安银行的“审计大脑”平安慧眼一体化数智平台中也得到了成功应用,实现了拓天大模型在金融审计领域的创新赋能。金融科技版块的AI与数据营业收入为4,297.07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了29.85%。

  (3)高质量数据是大模型应用成功的基石。据媒体报道,以ChatGPT为例,训练数据中,中文语料比重不足千分之一,而英文语料占比超过92.6%。补齐优质中文语料数据短板,这对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显然是一个挑战。权威主流媒体高质量内容数据有利于推动通用大模型实现中文特性增强和价值观对齐。报告期内,公司加大了对数据基础设施和数据资产平台的产品迭代研发,增强了短视频采集能力,加强了数据资源多维度精细化梳理。公司目前拥有超2000亿条高质量互联网中文数据集,并且以日均5亿条以上的更新速度保持高速增长。数据类型包括中文、图文、视频等多模态语料,主题类型涵盖资讯、政务、金融、舆情、专利等,可用于加速行业大模型预训练,帮助提高行业大模型的准确性、鲁棒性,减少偏见和歧视,增强价值观对齐。公司推出的大模型预训练数据集质量得到了业界高度认可,已为小米、云之声、云天励飞、蚂蚁集团、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头部大模型厂商提供了预训练数据集服务。未来,公司有望为全国更多MaaS服务商提供不同垂直领域的高质量预训练数据服务。另外,公司还参与了中国网络空间安全协会“大模型首批中文基础语料库”、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人工智能大模型高质量数据集”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在数据流通方面,公司数据服务类Open API已在北京、上海、深圳、郑州、湖南、浙江等地的数据交易所挂牌,贵阳大数据交易所与西部数据交易中心的数据服务上架正在同步推进中。

  2023年3月,公司数字经济研究院编写的《拓尔思数据要素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正式对外发布。《白皮书》基于拓尔思数据要素业务的实践,从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背景到拓尔思数据要素业务发展历程、业务目标、商业模式、业务体系、数据资产、数据和云服务、市场规模、发展方向等层面进行了全面介绍。

  报告期内,公司与知识产权出版社进行合作,在强化搜索引擎技术与数据资源优势基础上,推出完全自主可控的“拓知全球基因专利数据库”(以下简称拓知基因)。拓知基因目前涵盖全球40多个国家、地区和组织的生物序列相关专利数据及32个公共资源库,包含4.2亿条专利基因序列及11.9亿条公共资源生物序列。典型应用场景包括纳米生物技术、组织工程与再生、基因测序、基于细胞的检测、发酵工程、PCR技术、色谱技术、生物医药的研发、基因治疗和诊断、食品保健、农业育种、自然资源与环境、工业加工、生物信息学等多个领域。

  (3)公司产品完成中国信通院对线月,公司自主研发的TRS小思智能问答机器人系统参与中国信通院首轮对话式AI专项评测工作,并顺利通过对话功能模块评测。此次评测,依据《对话式人工智能技术及产品评估方法》开展,共涉及8项指标,评估对话式AI产品的功能完备度。

  2023年5月10日,在中国信通院组织的首批可信数据库“搜索型数据库”产品能力评测中,公司“TRS海贝搜索数据库”系统顺利完成了搜索型数据库产品能力评测。本次评测依据《搜索型数据库技术要求》,覆盖数据库基本能力、数据库管理能力、数据库安全能力、数据库兼容能力、数据库扩展能力、数据库高可用能力,共计32个测试项目,包括12个必选项和 20个可选项。“海贝搜索数据库”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搜索引擎数据库,适用于数字、文本、地理位置、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所有数据类型,为大数据应用提供高效的数据存储、全文检索、分析统计等数据管理服务。

  报告期内,基于在NLP领域20余年技术创新成果、10余年高质量数据和知识资产积累,以及在垂直行业10000多家企业级用户应用实践,公司隆重发布“拓天大模型”,并面向媒体、金融、政务、舆情等领域,推出了行业大模型。和通用大模型相比,拓尔思“拓天大模型”基于多年自主研发成果,在自主可控、中文特性加强、专业知识加强、实时数据接入、内容安全和价值观对齐、客户私有化部署等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并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为用户带来生产力变革。

  “拓天大模型”拥有内容生成、多轮对话、语义理解、跨模态交互、知识型搜索、逻辑推理、安全合规、数学计算、编程能力和插件扩展十大基础能力,具有中文特性增强的可控生成技术、融合搜索引擎的生成结果可信核查、融合稠密向量的跨模态能力加强以及支持外界知识及时更新四大创新点。

  2023年9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第八批“可信AI”评估结果,公司拓天大模型凭借在模型开发与模型能力两大模块的亮眼表现,最终获得4+级的综合评级。本次标准符合性验证,中国信通院参考AIIA/PG 0071-2022《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和应用评估方法 第 1部分:模型开发》与 AIIA/PG 0072-2022《大规模预训练模型技术和应用评估方法第2部分:模型能力》两项标准开展,共涉及7个能力域、20余个能力子域及100余项指标,多维度评估大模型的开发能力、功能丰富度、性能优越度、服务成熟度。

  公司以“高质量专业大模型+领域知识数据”为相互促进的双轮模式,全力推动现有产品的 AI重构,进而实现大模型能力持续加深和行业大模型更快地落地生根,由浅及深,逐步触达客户核心业务,抢占创新发展制高点。

  公司将继续深耕优势领域,强化业务产品升级,补齐业务短板。公司以做强传统业务为基本盘,深化运维服务,发展数据服务,增值AI业务,探索新业务,多维提升公司高质量发展能力。

  公司已与行业头部企业建立了广泛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包括央国企、互联网平台公司、行业集成商等,如三大运营商、腾讯、阿里、首都在线、华胜天成等,持续延伸产业链布局。公司与华为的深度合作也在积极推进中。未来,公司期待以高品质的SaaS生态伙伴一起实现共创、共享、共赢。

  公司围绕金砖国家集团、上海合作组织、“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三个中国外交抓手,聚焦海外舆情数据服务,与央国企、互联网平台公司等生态伙伴一起加强海外市场开拓。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及数据服务提供商。在近年来软件市场中,产品技术的研发创新能力、产业生态链的构建与运营能力越来越成为竞争焦点。目前国内的软件市场是一个快速发展、空间广阔的开放市场,技术升级及客户信息化需求旺盛,但随着行业内新入企业增加,公司将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压力。如果公司不能在技术水平、成本控制、市场拓展等方面持续保持自身优势,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市场份额将会受到较大影响。

  近年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加速发展,国家关于促进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产业发展的战略规划陆续出台。当前各行业用户热情较高、需求较旺,很多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创新应用场景随之浮现,市场参与者不断加大技术研发及市场开拓的投入,产业发展已进入场景为王、应用落地的阶段。但实践中,尽管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行业空间广阔,但各类应用的实用效果、成熟度和最终用户应用水平还有待验证和提高,同时也面临着成长进程反复和增速延滞的风险。因此,公司若不能发掘围绕用户实际痛点及时推出新产品和解决方案,可能会对公司的产品技术应用成熟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公司近年来进行过重大资产重组及数次股权收购,各项收购之后公司形成了较大金额的商誉。如果未来经营状况恶化,将有可能出现商誉减值,从而造成公司合并报表利润不确定风险,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产生不利影响。公司将继续推动各收购子公司加强业务经营,积极进行战略协同,促进子公司核心业务向好发展,实现公司保值增值。

  尽管公司的主要客户为政府部门和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一些资信良好、实力雄厚、发生坏账风险较小的客户,但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应收账款的余额可能会逐步增加,如果客户经营状况发生重大变化导致其偿债能力受影响或公司采取的收款措施不力,发生坏账的可能性将会加大。

  公司正处于业务转型快速发展阶段,且有不断进行相关产业扩张的需求,对人力资源提出了较高的需求。由于信息技术及软件开发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存在人力资源成本上升,或因关键人才流失而对公司的业务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的可能。因此,公司面临着人力成本压力增大、有效保留和吸引人才难度增大的风险。公司将通过提供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建立公平的晋升机制,创造开放、协作的工作环境和企业文化氛围,努力吸引人才、培养人才和保留人才。

Copyright © 2012-2023 b33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 txt地图

浙ICP备202100347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