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3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B33新闻资讯 分类
一甲子春华秋实 六十载学术青春:《国际新闻界》创刊六十周年研讨会召开B33体育app下载

  2021年5月8日,“新闻传播学术期刊与中国百年新闻事业:期刊主编论坛暨《国际新闻界》创刊六十周年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研讨会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中国新闻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等主办,《国际新闻界》编辑部承办。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陈力丹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程曼丽两位前任《国际新闻界》主编以及17位来自新闻传播学术领域相关期刊的负责人参与了研讨会,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刘海龙主持。会议主要围绕《国际新闻界》发展历史、学术期刊办刊经验与学科建设、当前学术热点几块内容展开。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王润泽教授出席会议并致辞,她代表主办方欢迎各位主编、专家的到来,并对《国际新闻界》创刊六十周年表示祝贺。她梳理了历任主创人员的贡献,对《国际新闻界》良好的历史传承表达了肯定。

  刘海龙教授也指出,六十年来要感谢太多人,在杂志发展历程中,尤其是蒋荫恩、张隆栋、程曼丽、陈力丹四位老师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两位前任主编程曼丽教授、陈力丹教授分别回顾和分享了自己在任时期杂志的发展状况和难忘经历。

  程曼丽教授于1995年至2005年期间担任《国际新闻界》主编。在她的任期上,她重新将杂志带回到学术的轨道,在来稿质量B33体育app下载、学术规范上下功夫,不断扩大杂志的社会影响力。在最初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她一个人负责了从约稿、改稿、排版、校对、印刷以及发行B33体育app下载、广告的全部工作。随着杂志不断规范化,杂志慢慢有了相对稳定的作者队伍和固定的发行渠道,学院的博士生也加入到编辑队伍中来。杂志也开始逐步推行审稿制,不断探索新的研究话题。

  陈力丹教授于2005年至2016年期间担任《国际新闻界》主编,在他的任期上,杂志继续朝着规范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国际新闻界》从介绍国际新闻业概况的刊物,转变成新闻传播学的综合性期刊,向更为广泛地为大传播领域的研究人员、从业人员和有志迈向传播领域的青年学子们敞开大门。在陈力丹教授的任期上,刊物前后经历了四次改版,电子审稿系统逐步上马。为杜绝学术腐败,杂志大力贯彻实施双向匿名评审制度。与此同时,杂志的人才储备力量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审稿专家、责编队伍不断扩大,周俊、刘海龙、张迪作为主编助理加入到编辑部中。栏目主持制度、每期话题也成为新的亮点,杂志的成长也换来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的肯定与资助。最后,陈力丹教授指出希望本学科的各个期刊要防止“内容方面精致的平庸”与“方法论方面的炫”两个不好的倾向,也希望《国际新闻界》早日成为A刊。

  会议下半场的圆桌讨论主要围绕“建党百年与新闻传播学术期刊的学术热点”展开。

  第一组圆桌论坛由中山大学传媒与设计学院张志安教授主持,他提到,“新闻学界的主编是什么样的,新闻学界的刊物的质量是怎么样的,我们这个新闻传播学界的学术水平和我们这个学术共同体就是什么样的”。

  《新闻与传播研究》主编唐绪军、《新闻大学》主编张涛甫、《现代传播》主编隋岩、《新闻记者》主编刘鹏、《当代传播》主编郝红和《新闻界》主编邓树明参与了对谈。虽然不同杂志处在不同的结构中,面临各种限制,但各位主编的发言仍然体现了他们的自主性与创新性。无论是突出学理性还是应用性,他们都严把稿件质量关,扶持学者,推出新人,给予青年学者更多的机会,不断发挥引领、开拓、前哨的作用。与此同时,主编们也提出了诸如如何重建学科主体性、如何从长线考虑重大问题、如何创新专题策划等新的值得探讨的问题。

  第二组圆桌论坛由《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教授主持。《全球与传媒学刊》主编陈昌凤、《新闻与传播评论》副主编刘金波、《新闻与写作》主编梁凤鸣、《中国社会科学》编辑冯建华、《南京社会科学》副主编虞淑娟参与对谈。如何引领本学科的发展、形成自身特色成为大家关注的议题。无论是新闻传播学的期刊还是综合性的期刊都期待能够在新闻传播学科的建设当中做出自身的贡献。周蔚华教授总结为五个关注,分别是关注期刊的人文情怀、关注价值与学科引领、关注重大现实问题、关注质量以及关注信任。

  第三组圆桌论坛由《国际新闻界》主编刘海龙教授主持,他提到编辑出版与新闻传播是最相近的两个领域,希望此次的对谈可以找到新的结合点。《编辑之友》主编康宏、《中国出版》副主编杨晓芳、《出版发行研究》主编李建红、《现代出版》副主编张毓强、《新闻春秋》主编周蔚华参与了对谈。主编们着重谈到了未来的学术研究要关注期刊本身的研究,出版规范与纪律仍然要坚守,期刊也要做好编辑团队与内容的双重专业性,不断创新与拓展新的领域,扮演好连接政界、学界与业界的桥梁角色。

  期刊共同体与学术共同体有交叉亦有各自的特色,期刊负责人的价值坚守与开拓进取也支撑着学术的发展与学科的建设。在圆桌讨论的过程中,很多主编都谈到了《国际新闻界》历任主创对他们的帮助与指点,也谈到了互相在彼此的刊物上发文的经历。不同的学术期刊互相学习彼此先进的办刊经验来不断提升自身。

  会议最后,刘海龙教授从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影响进行总结。他谈到,“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弯道超车也屡见不鲜,因此也是学术期刊新的起点。在新的媒介环境、新的业态、新的学术环境下,怎么样把刊物办好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

  1961年4月25日,《国际新闻界简报》第1号创刊,60年后的今天,曾经的“内部教学参考资料”已经成长为新闻传播学科唯一的国家社科基金首批资助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新闻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之一。《国际新闻界》在引领新鲜话题、开拓前沿领域、聚拢青年骨干学者方面一直不遗余力。近些年来也大力推动新媒体建设,《国际新闻界》公众号在新闻传播学类“CSSCI源刊微信公众号传播力指数”排名中位列第一,开通《国际新闻界》B站账号,在疫情期间上线“可以听的论文第一季”系列讲座。回顾往昔,放眼未来,《国际新闻界》将继续坚定自身的学术追求,为学科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图片:韩春柳团队 涂艺添 赵泽萱 吴羲文 李思琪 杨郁然 任思卓 田宁欣 吴晓炜 许奥捷 王一

  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国际新闻界》,国内邮发代号:82-849,欢迎您订阅!B33体育官方网站B33体育官方网站

Copyright © 2012-2023 b33体育·(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网站地图 txt地图

浙ICP备2021003476号